绳索秋千(连续性观察)
发布时间:2022/9/21 16:05:51 作者:葛奕 浏览量:6722次
绳索秋千
案例背景
在自主户外游戏实践中,我们的创设理念从刚开始“教师角度”出发的“教师投放、教师制定规则、教师带领幼儿游戏”逐渐转变为“幼儿角度”出发的“幼儿思考、幼儿自主、教师追随幼儿游戏”,教师在活动中从“没事可做”转变为“善察、能等、巧引”的有心人;从“指导”转变为“有效追随”,这是个难能可贵的蜕变过程。实践后,我们惊喜地发现,“规定孩子的玩法”远没有“孩子发明玩法”让孩子兴奋。
让孩子们爱上户外自主游戏活动,也让他们真正体验到“我的游戏我做主”的成就感。本案例撷取混班晨锻活动中抓拍的游戏片段,分享教师在游戏中有效追随幼儿的点滴做法。
案例描述
第一次观察
地点:玩绳区
观察目的:了解幼儿对新增游戏的兴趣程度以及游戏情况
实录:
晨锻时间,萱萱、佳佳、小鹿三人来到玩绳区,萱萱双脚踮起,头向后仰,一只手伸向上抓住绳子说:“呀,这根绳子好高。”其他两人听了之后,只是看了看两头都被拴在栏杆上的那根绳子,并没有去玩,而是双手抓着一旁之前玩过的一条直直的垂下来的绳子,绳子上每隔一段被打上了结。佳佳先站在一旁的花坛上,双手抓住绳子上稍高一点的打结的位置,然后身体向前倾,双腿弯曲,双脚蹬了一下身后的花坛,然后人随之荡了出去,但荡出去后就来回当了一下很快她就双脚着地下来了,一旁的小鹿和萱萱都看着她笑。萱萱说:“到我了。”说完,双手做抓绳子状,双脚一蹬离开了花坛,但是手并没有抓住绳子,直接从花坛上跳了下来。落地后,三人大声地笑着。萱萱:“哎呀,我的手都疼了。”小鹿:“我来试试看这根绳子,这根不太好抓,有点抓不住。”说完,她双手抓住那根两头都被栓在栏杆上的呈弧形绳子,然后双腿弯曲,双脚悬空,悬吊在绳子上,大概维持了3秒左右,双手松开,落在地上,她先看了下手心,说:“哇,我的手都红了,然后伸手给另外两个人看。”随后,小鹿再次双手抓住绳子,这次她没有直接将腿弯曲悬空,而是双手抓住绳子后,双脚蹬地,身体向后拉绳子到最大限度,然后双腿弯曲,人就随着绳子荡了出去。
分析:
1.幼儿在游戏中,幼儿对同样的绳子,尝试使用悬吊、摆荡...多种方式进行游戏。游戏中,幼儿的上肢力量得到了锻炼。
2.虽然游戏中,幼儿发现了绳子在承重后,有点勒手,但是他们没有放弃,还是在继续尝试不同的玩法。
3.教师给幼儿提供了自由自主的游戏氛围,没有干预或打断幼儿游戏,而是让幼儿在自然的状态下自由的探索绳子的玩法,让幼儿有足够的时间空间可以大胆尝试,在失败后调整从而达到成功,体验成功的喜悦。
措施与建议:
1.拍摄幼儿游戏时的视频或照片,在游戏分享或过渡环节请参与幼儿或其他幼儿说一说他是怎么玩绳子的,探索绳子荡起来的奥秘。
2.让幼儿讲述在游戏时出现的问题,或可能出现的问题(如:安全问题)请幼儿说说如何在游戏时保护好自己不受伤害。
3.师幼共同探讨,绳子的其他多种玩法,并绘画出来。
第二次观察
地点:玩绳区
观察目的:了解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度,及游戏情况
实录:
晨锻时间,玩绳区5个孩子正围着皓皓看着他双手抓着两端系在栏杆上的弧形绳子,人悬空随着绳子荡来荡去。王子墨边拍手边笑着说:哇,好厉害啊。旁边的妍妍,则一只手握成拳头,另只一手随着嘴里说的数字不断变化“...13.14.15....”小宇则边看边不时地说一句“加油,皓皓”。一开始皓皓还能边荡着便笑着和旁边的围观群众说话,慢慢的他的两只原本只是弯曲缩起的双腿,开始慢慢的向地面伸直,他随即一只脚抬起钩住里一只脚的脚踝处又往上缩了缩,嘴巴双唇紧抿,笑容消失,当妍妍数到“16”时,他的双手颤了颤松开了绳子,人从空中落到了保护垫上。妍妍大声的说到:“天哪,皓皓现在是最长时间,看谁能超过他。”又看了眼后面的小宇说:“小宇要不然你来吧”小宇看了眼绳子,(有些犹豫)走到垫子上,双手抓住绳子,但是尝试用脚后蹬然后使绳子向前荡,但还没荡起来,脚就搭在了垫子上。他再次进行尝试,这一次他比第一次,双脚抬得要高一些,但随着脚尖向后荡时不断碰到垫子,来回荡了2次后,你再次落在了垫子上,你双手松开,边往前走边说:“这绳子太长了,我老是碰到地上。”妍妍又说:“游子芮,你来试试。”游子芮直接双手抓住绳子,悬吊起来,没有摆荡。坚持约5秒后,双脚着地,说:“妍妍,到你了。”妍妍先发出一声“啊~?”然后说:“那好吧。”边搜到花坛上,想要用手区抓绳子,但是没抓到,她有往绳子的方向移动了一下,伸手去抓,还是没抓到,于是跳起来抓,手在空中碰了一下绳子后,人落在了垫子上。于是,你又准备直接站在垫子上抓绳子,可是这次你刚抓到1秒左右,又脚着地,下来了。
分析:
1.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增强,游戏前的安全保护措施做到了,运用了垫子铺在他们认为摔下来磕到后会比较危险的地方。
2.游戏中,伙伴经验互学。当一名幼儿在玩时,其他幼儿在围观时,会去观察和讨论,他人时怎么玩的,并从中学习经验。
3.幼儿在游戏时社会性增强,虽然没有人定规则,但大家都自觉的排队,一个跟着一个,没有拥挤和插队的现象。
措施与建议:
1.拍摄幼儿游戏时的视频或照片,幼儿说一说视频中的小朋友都使用了哪些方法让绳子荡起来了,还能有什么方法。
2.让幼儿观察视频里的小朋友在玩游戏时,是如何保护自己的,还有什么安全问题要注意。
3.师幼共同探讨:绳子太勒手了,怎么办?绳子和地面的距离太近怎么办?商讨解决办法。
第三次观察
地点:玩绳区
观察目的:了解游戏中的材料变化后,幼儿的游戏情况
实录:
晨锻时间,小聿拉着心心说:“哎,这绳子上怎么多了一个吊环啊。”心心:“可能是因为绳子太勒手了,老师帮我们装了一个吊环吧。”小聿:“那我来试试还勒不勒手了。”说完,双手抓住吊环,双腿一弯曲向上一缩,便悬吊在吊环上,保持大约5秒后,她又用脚蹬地面,然后人向后荡去,当惯性使身体向前荡的时候,你脚则像骑自行车一样腾空着前后滑踩,当身体荡向后方时,她又用脚用力蹬地,这样循环往复,在吊环上前后荡了约20几秒。心心也想尝试,但是她的蹬地力度没有小聿大,前后摆荡的幅度明显没有小聿的大,摆了几下就停下来了。于是心心又尝试双手抓绳摆荡,和上一次一样,还是很快就停了下来。小聿说:“我阿里教你,你看我是怎么做的。”说完又将刚刚玩的时候的动作做了一遍。心心看后再次尝试,还是摆荡几下就停下来了。这时一旁的萌萌说:“要不这样吧,我来推你,就行荡秋千一样。”她走到心心面前用力推了心心的身体一下,但摆动幅度依旧很小。小聿说:“我来帮你吧,我们两个一起推。”萌萌:“好,你推左边,我推右边。”心心这次比之前荡的要高很多,当心心已经荡起来后,萌萌说:“好了好了,我一个人来推就可以了。”
分析:
1.在增添了新的材料吊环到绳子上之后,幼儿很快变发现了这一变化,并且新的材料让幼儿在绳子上的悬吊时间加长,上肢力量进一步得到锻炼。
2.幼儿在摆荡过程中,有伙伴经验的相互学习,相互分享。除了单人的荡绳,还发展出了多人合作游戏,一人在绳子上摆荡,另外还有一个推动他进行助力的人。
3.教师将吊环加在绳子上后,加长了幼儿悬吊的时间,也不至于手城中时间过长太疼的问题。幼儿在玩的时候提供了足够多数量的绳子,让幼儿可以多人同时游戏,让幼儿体验到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充足的材料避免幼儿游戏时消极等待的时间,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
措施与建议:
1.请幼儿说一说游戏材料变换后,游戏时遇到的新问题或是游戏中发生的变化。
2.让幼儿讲述在游戏时出现的问题,或可能出现的问题(如:安全问题)请幼儿说说如何在游戏时保护好自己不受伤害。
3.师幼共同探讨:在双人合作游戏时,悬吊在绳子上的人需要注意什么?推别人的人有需要注意什么?
案例反思
一、相信孩子:从过度担心到放手,一路走来,我们发现,孩子们并非如我们想象中的稚嫩,他们的奇思妙想有时会使游戏带来更多的趣味。“相信孩子”并非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一句缥缈的话,快乐的自主游戏创设让孩子们成了游戏的小主人。相信孩子想法、相信孩子能玩……一个“相信”包含无限的尊重,只有真正地相信孩子,才会促使他们的游戏世界变得更加丰满动人。
二、有效追随:“创意玩法”并非一成不变,在玩法上只有用心追随,由幼儿的创意及时调整游戏内容、游戏材料、游戏玩法,老师在自主创意游戏中只做个有心人,用一双慧眼去追随孩子们的行为,做个“善察、能等、巧引”的专业老师,及时肯定孩子们大胆的创意,巧妙引发孩子们的独特想法,根据孩子们的建议及时反思调整材料的跟进,使追随不空谈,令追随更有效。开放的户外自主游戏既充满挑战,又令人惊喜,这使得它散发着特殊的魔力。孩子们和老师们在活动中同欢乐、共成长!实践证明:“规定孩子的玩法”远没有“让孩子发明玩法”,让孩子更开心,成长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