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师发展> 文章

走,去百家湖

发布时间:2021/6/28 16:20:06 作者:admin 浏览量:291次

一、案例背景

在疫情期间的一次线上视频连线时,孩子们问到:“老师,都已经春天了,怎么疫情还没结束啊?”一个孩子紧接着说:是啊,好想出门玩要是能和小伙伴一起出去郊游就好了...不知道外面现在发生了什么变化...。由于疫情让在家待了3个多月的孩子们围绕“外出、郊游”展开了讨论。顺着孩子们的话题,老师也提出了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郊游吗?郊游需要做哪些准备?你们想去哪里郊游?”孩子们的讨论,让老师不禁想:是啊,已经春天了,若是换成往年的春天孩子们大概正跳着笑着在幼儿园里找春天吧。视频连线结束,班级的两位老师就孩子们的兴趣和话题展开了思考:怎样让幼儿在这个特别的春天也不错过一草一木的美好呢。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提出了“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我们的活教材。”由于本班的幼儿大多数都住在百家湖附近,而百家湖周边环境本身蕴含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社会文化资源,如:清澈的湖水、标志性的凤凰台、湖上各式的桥、...为幼儿与大自然、大社会进行亲密地互动,积极地探究,获取感性经验和宝贵的财富提供了丰富的条件,正是郊游的好去处。于是在孩子们的一致赞成下,我们最终生成了本次班本主题活动《走,去百家湖》。

二、案例描述

走,准备出发

在活动前,孩子们进行了关于“百家湖”的一次谈话。去过百家湖的孩子说:“百家湖有一个凤凰台,可漂亮了,妈妈经常带我去那里玩”还有孩子说“我还去过百家湖旁边的1912那里的沙滩玩呢”“我之前去百家湖的时候看到了水鸟”...从孩子们的话语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对百家湖的已有经验各不相同,我们运用问卷星发放了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显示班级中60%的孩子常去百家湖周边活动,但是13.33%的幼儿表示不了解百家湖,66.67%的幼儿表示不太了解百家湖(见图1),“你了解或想了解百家湖的哪些方面”的问题中,选项“动植物”以93.33%的超高比例位居第一,“游玩设施”和“建筑”选项以80%和60%的比例分列第二、第三(见图2)。通过分析调查数据,我们发现班级的大部分孩子都去过百家湖,兴趣点主要集中在“动植物”和“建筑”两大方面。根据兴趣,孩子们自主选择,分成了两个项目小组:动植物组和建筑组。

中班下幼儿各方面能力发展迅速,而我班幼儿能用简单的观察方法有目的的感知周围的自然物和现象,初步探究发现一些现象和变化中的原因或关系。在出发去百家湖前,孩子们通过共同阅读绘本《古利和古拉去远足》对于郊游的兴趣更浓了,也有了自己的想法。

俊俊:我也要和古利、古拉一样背上小书包,还有小水壶。

小裕:我要在背包里装上好多好多好吃的,饿了就吃。

阳阳:我家也有这样的地垫,可以铺在草地上,吃东西。

小鹿:如果有太阳可以戴帽子,还要准备雨伞,要是下雨不会被淋到。

 孩子们在读完绘本后,对于郊游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决定在出发前订一份自己的出行计划,计划中要包含我的书包我准备观察两个内容做好出行计划,我们进行了一次形式特别的小组分享交流。两位老师分别带领动植物组和建筑组的幼儿分批次视频连线,交流分享,孩子们一边看着自己的出行计划,一边和小伙伴们滔滔不绝的分享,相互学习。

教师的思考:

活动前的谈话,唤起了幼儿关于“百家湖”的一些已有经验,也发现了幼儿经验的差异性。通过调查数据,我们发现大部分幼儿都知道百家湖、白龙广场、凤凰台,常会去湖边散步或是去湖边商业区游玩中班幼儿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认识一些常见的动植物,在此前没有过户外深入探究的经验。幼儿根据兴趣分为两个项目小组,有利于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帮助幼儿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获取新经验,也有助于新旧经验的相互连接。

通过绘本的阅读,幼儿从绘本里学习了一些外出的经验,为后来的做计划起到了支持作用。从两个项目组幼儿的“出行计划”来看,在出行准备方面幼儿能够考虑周到,如:疫情防护用品、观察工具、记录工具...而在准备观察的物体方面来看,动植物组的幼儿对百家湖的动植物了解不多,大部分幼儿的观察指向动植物的大类别,如:小花、小鸟...而建筑组的幼儿则大多指向百家湖的某一具体建筑。

幼儿的收获:

1.计划性是幼儿重要的学习品质,活动中幼儿制订自己的计划,实施计划,使其在活动时可以更具目标性和方向性, 既发挥了学习主动性,也是一种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2.中班幼儿随着道德感和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对父母依赖性减弱,幼儿自主整理书包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服务的过程,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自我效能感,同时让幼儿养成一个收纳整理的好习惯。

走,立刻出发

一切准备好,走,去百家湖!在百家湖的郊游中孩子们将自己的发现通过拍摄、记录、绘画表征等方式记录了下来,并通过小组视频的形式进行分享、讲述。

分享后,孩子们又产生了问题,关于这些问题,孩子们也用不同的方法找到了答案。

教师的思考:

1.孩子们喜欢亲近自然,对大自然中的动植物非常感兴趣,常会驻足观看或三两成群的讨论。喜欢将看到的、想到的、听到的事物说给他人听,在过程中孩子们已经学习用记录表、拍摄照片影像等方式将自己观察到的记录下来。

2.中班下幼儿各方面能力发展迅速,通过孩子们的表述我们发现孩子是有能力的学习者。孩子们能用简单的观察方法有目的的感知周围的自然物和现象,初步探究发现一些现象和变化中的原因或关系。能够结合日常生活,学习并识别数字,初步理解数量、颜色、方位、时间等概念,会用分类、比较、排序等方法。愿意参与活动,并且在活动中积极性、主动性高。而教师要做的就是为他们提供充足的活动区域,充分的活动时间,让他们在尝试与探索中获得发展。

3.关于分享交流后产生的新问题孩子们能够主动去寻找答案,伙伴之间相互解答问题,伙伴经验的互学解决不了的问题再一起去查阅资料,探索发现,共同解决学习的主动性增强。

百家湖的故事

孩子们在分享过后,又用绘画创作的方式,将自己关于百家湖的印象描绘出来。(见图3,图4)

包包:我画了白龙桥,桥是白色的,很长很长,还有好多弯弯的桥洞,桥上的灯有两种,是不一样的,还有一个小船在湖面上飘啊飘。我还画了湖旁边的草地,很大很大,周围有很多树。

佳佳:我画了1912的风光,沙滩的大门还有椰子树,还有高楼。

孩子们还把关于百家湖的故事藏在了我们的创编诗里。


《在百家湖我发现》


嗒嗒嗒,嗒嗒嗒,是谁的脚步在响呀?

原来是中五班的小朋友出发啦!

背上小书包,马上就到达~

走,去百家湖!

百家湖真美啊,有绿的草、红的花,

呱呱叫的小青蛙也出来啦。

还有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发现吧...(教师)

在百家湖,我发现,树叶绿了;

在百家湖,我发现,青蛙叫了;

在百家湖,我发现,小花开啦!(阳阳)

在百家湖,我发现,像蛋糕一样的凤凰台;

在百家湖,我发现,长长的白龙桥;

在百家湖,我发现,像花儿一样的摩天轮!(珠珠)

 

在百家湖,我发现,像花儿一样的摩天轮!(珠珠)

在百家湖,我发现,一个又高大又雄伟的台,叫凤凰台;

在百家湖,我发现,一个又大又热闹的广场,叫凤凰广场;

在百家湖,我发现,一座又长又白的桥,叫白龙桥!

(包包)

在百家湖,我发现,很多蚂蚁,组成蚂蚁团队;

在百家湖,我发现,像狗尾巴一样的狗尾巴草(俊俊)

………………


教师的思考:

大自然天生拥有吸引幼儿的独特的魅力,在这样的魅力驱动下,幼儿的感官感受受到了极大程度刺激,积累了大量的创作素材,创作的激情不断迸发。看到的、想到的,变成好听的语言创编了属于我们的原创诗歌,幼儿感受到成功创编诗歌的喜悦。

三、案例反思

1.幼儿园周边资源是幼儿重要的学习资源

带幼儿与大的自然环境和社会进行亲密的互动,积极的探究,获取多种经验和宝贵的财富。百家湖本身丰富的自然资源,如:芦苇,柳树,候鸟等;社会文化资源,如:凤凰台、白龙广场等,有效引发了幼儿的“好奇、好问、好探究”的兴趣,在亲身探究中,幼儿了解和认识了周围的事物和现象,让我们的课堂冲破了围墙的束缚。

2.幼儿是有能力的学习者    

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记录、交流等多种学习方式,促使多方面能力都得到了极大发展

1)观察,自然环境中一草一木、一树一花都能吸引住幼儿的目光,引发他们进行各种观察。在郊游的随机观察中,幼儿发现了野豌豆,了解了候鸟,知道了柳树身上的针管是为了防止柳絮飘飞的,观察到凤凰台上的地砖、白龙广场里的小路多种多样...幼儿在观察中发现,在观察中惊喜,在观察中收获。
  2)记录,郊游后幼儿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自己的发现、印象深刻的事物、并和同伴进行交流,幼儿的记录水平让我们非常惊叹。
  3)交流,活动中幼儿的交流无处不在,小组讨论交流、郊游过程中即兴交流集体介绍式的交流个人发表意见的交流,还有和不同人群的交流,园林工人伯伯、路上的行人等。

3.多维互动促幼儿成长

在班本活动中不同关系间的互动,也为班本活动的持续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1)师幼互动。活动前,教师抛出问题,引导幼儿思索与规划;活动中,孩子们的每次发现和惊喜,教师都关注到并及时抓住教育契机,给予积极应答,鼓励幼儿自主探索;活动后,与幼儿共同反思评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断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一个个未知的问题,在孩子们的深入探究中,由孩子们的已有经验出发不断延伸、延续从而达到新经验的螺旋形上升,共建以儿童为中心的班本活动。

2)幼幼互动。从集体的话题讨论分享到项目组成员间的观察记录分享;从班级群相册的拍摄照片分享到视频连线分享。幼儿在实地探究中发现了许多,又在集体或项目组交流时分享自己,观摩别人,伙伴之间以经验促经验,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3)家幼互动。运用好家长资源,激发家长有效参与,才能更好地形成教育合力,实现教育价值的最大化,这也是班本活动顺利运作的基础与保障。在这次班本活动中教师充分发挥家长作用,家长倾听孩子的声音,将孩子的“疑问”“奇思妙想”“童言稚语”通过笔、拍照录音录像的方式记录下来,便于老师了解孩子的想法,进一步丰富活动内容,提高孩子对问题探究的兴趣。同时家长“陪伴者”的角色,让幼儿更有亲切感与安全感,有益于幼儿个性化的表达。

结语:在《走,去百家湖》整个活动中,教师运用了周边自然资源,以孩子的经验和兴趣为基础,幼儿自主选择分组,实地探究,让幼儿主动获取新经验和成功的体验,保证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上一篇别有“洞”天

下一篇蜕变的“黑精灵”

版权信息:南京市百家湖幼儿园 地址:江苏南京秣陵街道 电话:025-52105567 邮编:211100 管理登录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 32011502010427号

网站建设: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