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性观察记录
发布时间:2023/1/12 16:27:01 作者:张天琦 浏览量:5374次
南京市百家湖幼儿园观察记录表
观察日期 | 2022.9.12 | 观察者 | 高圣诺 |
观察对象 | 西西 | ||
起止时间 | 10:02——10:50 | 观察方法 | 定点观察 |
观察目的 | 观察幼儿游戏中的行为。随时跟进调整游戏材料。 | ||
场景描述 | 西西说要去建构区搭建小桥。西西和同伴描述着自己家附近有一座桥 | ||
观察内容 | 观察幼儿游戏行为、幼幼之间互动情况、幼儿与游戏材料之间互动情况。 | ||
观
察
描
述 | 来到户外建构区,西西对佑佑说:“我们搭小桥吧。”西西从柜子里搬来了长方形砖头块和圆柱,开始尝试建构“弯曲桥”。佑佑追随西西开始搬运长方形砖块到场地中间。场地上有一小部分砖块和积木石。西西、佑佑停止了搬运。西佑佑在底层铺了一层积木,积木的上一层是砖头,以次类推。西用圆柱作桥墩,将长方形砖头块平放在两圆柱间。到第三层积木开始摇晃,很快就倒塌了。 西西:“老师为什么会倒呢?” 师:“怎么倒的?” 西西:“底层好像有些不稳,我还想再往圆柱体上搭,但是总是不稳定” 师:“为什么会不稳固呢?你仔细看一下下面。”
西西:“是不是下面太小了支撑不住上面。” 佑佑:“是因为砖头太重了吗?” 师:“地基很重要,要怎么搭的?用什么搭?” 西西用砖头铺在了底层,用两块砖头放在一起,拉开距离,在中间再搭一块砖头。佑佑在中间的砖头上放了圆柱形积木和正方体积木。大约32分钟后,两个小朋友利用架空和转向连接的方式初步搭建了一座弯曲桥。
|
观
察
分
析 | 从幼儿学习与发展分析 | 1.西西能够在搭建过程发现问题并及时和同伴反映问题,产生与同伴交流解决问题的想法,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观察并再现以往经验,这个过程有经验的再现、经验的重构、经验的迁移。 2.比对各年龄段建构区游戏发展目标,中班幼儿会使用基本的延伸、架空建构技能,从作品呈现的效果来看,幼儿使用了连接、转向的建构技法。 |
从环境(区域)分析 | 户外建构区有数量足够的砖块和积木,还有纸板,奶粉罐等辅材。也有部分建筑的图片和搭建技巧共幼儿参考 | |
从材料提供分析 | 户外建构区有实心积木和砖块,但砖块的重量超过积木,幼儿在搭建时需要考虑到不同重量、不同摆放位置。 | |
从教师支持分析 | 请幼儿分享并讨论倒塌的原因,并通过同伴分享的方式,请有建构经验的幼儿分享建构技巧,进而讨论出更好的建构方法。以幼儿智慧解决幼儿问题:教师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提出问题引发同伴思考,以幼儿智慧解决幼儿问题。 | |
措
施
与
建
议 | 1. 搭建前设计图纸的投放,引导幼儿在参观后画出自己想设计的弯曲桥简图,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也为后续活动提供经验。 2. 提供建构作品图弯曲的桥实物图给幼儿观察,引导幼儿关注并发现折角的变化。 3. 将孩子的作品拍成照片,在建构区墙面设置一个作品墙,将好的作品贴在照片墙上,可以让孩子们有成功的体验,也可为后续活动提供经验。 4.丰富幼儿的经验:老师组织开展了小组讨论教学——“形状组合拼图”,积累关于多个小形状积木拼出大形状积木的方法。
|
南京市百家湖幼儿园观察记录表
观察日期 | 2022.9.12 | 观察者 | 高圣诺 |
观察对象 | 西西 | ||
起止时间 | 10:02——10:50 | 观察方法 | 定点观察 |
观察目的 | 观察幼儿游戏中的行为。随时跟进调整游戏材料。 | ||
场景描述 | 西西说要去建构区搭建小桥。西西和同伴描述着自己家附近有一座桥 | ||
观察内容 | 观察幼儿游戏行为、幼幼之间互动情况、幼儿与游戏材料之间互动情况。 | ||
观
察
描
述 | 来到户外建构区,西西对佑佑说:“我们搭小桥吧。”西西从柜子里搬来了长方形砖头块和圆柱,开始尝试建构“弯曲桥”。佑佑追随西西开始搬运长方形砖块到场地中间。场地上有一小部分砖块和积木石。西西、佑佑停止了搬运。西佑佑在底层铺了一层积木,积木的上一层是砖头,以次类推。西用圆柱作桥墩,将长方形砖头块平放在两圆柱间。到第三层积木开始摇晃,很快就倒塌了。 西西:“老师为什么会倒呢?” 师:“怎么倒的?” 西西:“底层好像有些不稳,我还想再往圆柱体上搭,但是总是不稳定” 师:“为什么会不稳固呢?你仔细看一下下面。”
西西:“是不是下面太小了支撑不住上面。” 佑佑:“是因为砖头太重了吗?” 师:“地基很重要,要怎么搭的?用什么搭?” 西西用砖头铺在了底层,用两块砖头放在一起,拉开距离,在中间再搭一块砖头。佑佑在中间的砖头上放了圆柱形积木和正方体积木。大约32分钟后,两个小朋友利用架空和转向连接的方式初步搭建了一座弯曲桥。
|
观
察
分
析 | 从幼儿学习与发展分析 | 1.西西能够在搭建过程发现问题并及时和同伴反映问题,产生与同伴交流解决问题的想法,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观察并再现以往经验,这个过程有经验的再现、经验的重构、经验的迁移。 2.比对各年龄段建构区游戏发展目标,中班幼儿会使用基本的延伸、架空建构技能,从作品呈现的效果来看,幼儿使用了连接、转向的建构技法。 |
从环境(区域)分析 | 户外建构区有数量足够的砖块和积木,还有纸板,奶粉罐等辅材。也有部分建筑的图片和搭建技巧共幼儿参考 | |
从材料提供分析 | 户外建构区有实心积木和砖块,但砖块的重量超过积木,幼儿在搭建时需要考虑到不同重量、不同摆放位置。 | |
从教师支持分析 | 请幼儿分享并讨论倒塌的原因,并通过同伴分享的方式,请有建构经验的幼儿分享建构技巧,进而讨论出更好的建构方法。以幼儿智慧解决幼儿问题:教师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提出问题引发同伴思考,以幼儿智慧解决幼儿问题。 | |
措
施
与
建
议 | 1.搭建前设计图纸的投放,引导幼儿在参观后画出自己想设计的弯曲桥简图,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也为后续活动提供经验。 2.提供建构作品图弯曲的桥实物图给幼儿观察,引导幼儿关注并发现折角的变化。 3.将孩子的作品拍成照片,在建构区墙面设置一个作品墙,将好的作品贴在照片墙上,可以让孩子们有成功的体验,也可为后续活动提供经验。 4.丰富幼儿的经验:老师组织开展了小组讨论教学——“形状组合拼图”,积累关于多个小形状积木拼出大形状积木的方法。
|
南京市百家湖幼儿园观察记录表
观察日期 | 2022.9.23 | 观察者 | 高圣诺 |
观察对象 | 西西 | ||
起止时间 | 10:00——10:50 | 观察方法 | 定点观察 |
观察目的 | 观察幼儿游戏中的行为。随时跟进调整游戏材料。 | ||
场景描述 | 幼儿计划搭建房子并用桥连接房子。 | ||
观察内容 | 观察幼儿游戏行为、幼幼之间互动情况、幼儿与游戏材料之间互动情况。 | ||
观
察
描
述 | 上午户外游戏时间,西西来到建构区,西西和认识的伙伴说:“我们来搭房子吧。”
西西说:“我们可以一人搭一个。” 幼儿a说:“那不就是一个小镇了嘛。” 西西:“小镇上应该有很多房子,还有马路。” 西西说:“房子有很高的,也有一层楼的。” 幼儿b :“用小桥连接房子,就可以去每个家里住一住。” 西西和伙伴共同绘制了建构设计图。 西西,和小伙伴。一次拿两块砖头竖着平铺在地上,砖头和砖头之间空了一点距离。又用砖头横着在每一个间隔上放了砖头。他们依次轮流摆放。刚开始即使有小伙伴不知道该怎么摆放,但是通过学习伙伴的经验也能用同样的方法摆放。按照这样的方法,一面墙已经完成搭建到第八层。 开始搭建第二面墙。幼儿b用了与第一次不一样的搭建方法。他先把砖块对起垒我在高四块,又在砖头一半的位置起垒高三块。西西看到了先是大声的说道:“不对,不是这样搭的。”但他也停留观察了一会儿,并没有阻止幼儿b的搭建方法,而是找了另外空的地方,重新用自己的方式搭建。 三面围墙已经搭建好。他们开始准备搭建桥作为连,用了。西西用手大致笔画了桥的样子。他对伙伴们说桥像彩虹一样弯弯的。幼儿a说条的中间高高的。刚开始尝试。有把砖头横着平铺在地上,西西把砖头放在了中间位置连续放了七块砖头。幼儿b在七块砖头的两侧,分别又放了两块砖头。 在桥的尽头,小伙伴们用了以上的方法。又搭建了两座三面围绕的房子。一座“小镇”就落成啦!他们还想在房子里搭建椅子,床。留到了下次继续。 |
观
察
分
析 | 从幼儿学习与发展分析 |
1.幼儿与幼儿之间能够通过互相商量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共同完成建构计划。
2.幼儿和幼儿之间能够互相学习经验学会相同种的搭建方法。
3.西西能接受和尊重伙伴不同的搭建方法。
4.西西能把生活中的经验迁移到游戏当中,知道桥的基本形状和特点。 |
从环境(区域)分析 | 户外建构区展板中有部分建筑的图片和搭建技巧共幼儿参考。 | |
从材料提供分析 | 户外建构区提供了纸和笔共幼儿绘制建构计划。户外建构区有数量足够的砖块和积木和辅材。 | |
从教师支持分析 | 教师没有干扰幼儿游戏,只是观察幼儿游戏中的行为,通过观察判断是否需要教师介入。此次情境中,教师认为不需要介入。 教师只是用照片的形式记录了幼儿的成品。 | |
措
施
与
建
议 |
1,教师可以在了解幼儿的建构计划后寻找相关资源提供给幼儿欣赏,现场丰富他们的搭建经验。如:知道他们想搭建房子,可以给他们欣赏用积木或砖块搭建出来的不同的房子的样子。如:知道他们想搭建桥,可以让他们欣赏真实的桥的特征和不同类型的桥。
2.教师可以记录本次幼儿搭建的作品。和他们的想法以及他们使用的方法提供给其他伙伴学习
3.可以在游戏记录板上提供一块空白,给幼儿记录自己还需要什么材料。
|
南京市百家湖幼儿园观察记录表
观察日期 | 2022.9.26 | 观察者 | 高圣诺 |
观察对象 | 西西 | ||
起止时间 | 10:08——10:50 | 观察方法 | 定点观察 |
观察目的 | 观察幼儿游戏中的行为。随时跟进调整游戏材料。 | ||
场景描述 | 户外建构区 | ||
观察内容 | 观察幼儿游戏行为、幼幼之间互动情况、幼儿与游戏材料之间互动情况。 | ||
观
察
描
述 |
根据上次的已有经验,这一次户外游戏时,幼儿带着搭建大桥的目的来到了户外建构区。西西,搬来一块砖块,试着把它竖了起来,涵涵也跟着西西的样子学搭建了起来,他们找了同样的。砖块树立起来,又把另一块砖块放在两块中间。不过这时候的墙面已经开始晃动。 西西又拿了两块砖放在最上方。,他对他对身边的伙伴说:“重一点就不会倒了”但桥面依然晃动嘻嘻,让伙伴扶着两边的桥柱,又去拿了两块砖块,分别放在了左边和右边。接着他又重复这样的动作,分别在左边和右边各放了六块竖立的砖块。 他们用了这样的方法,连续搭建了同组结构一共有13组。 接着,西西把砖块斜着放在两边。最上处倾斜度较大,逐次倾斜度变小,直到平铺在地面上。伙伴涵涵不理解为什么要这样搭建?问到:“这是什么?” 西西说:“这是桥的上坡和下坡呀,有了斜坡。行人和车才能上去,是台阶的话,车就不能上去了。” 最后,他们拿了U型纸盾,放在了。桥的最两侧他们说这是两边的小河。
|
观
察
分
析 | 从幼儿学习与发展分析 | 1.通过观察可见幼儿对桥的结构已有初步的感知,他们知道桥有桥柱和墙面构成。西西还未桥搭建了斜坡和增添了小河,说明他在生活中对桥有仔细观察,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但在这一次建构中,幼儿的搭建构造比较单一。
2.他们不仅在搭建,还融入了角色。
3.伙伴之间是有互相学习的,也是有互动的,能够主动提出问题,而且乐意回答伙伴的问题。 |
从环境(区域)分析 | 户外建构区投放了不同种建筑物的图片。其中有桥梁建筑,但展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性较弱。并没有起到有力的作用。 | |
从材料提供分析 |
砖头这种材料更接近于生活中真实桥的搭建材料。而且户外建构区有大量的砖头可以供幼儿进行搭建。还有不同种的辅材可以与幼儿的想象链接。 | |
从教师支持分析 | 教师没有干扰幼儿游戏,只是观察幼儿游戏中的行为,通过观察判断是否需要教师介入。 | |
措
施
与
建
议 |
1.可以用照片和幼儿一起回忆搭建桥时的情景,重点观察你搭建了是什么样子的大桥,遇到了哪些问题,你是如何解决的?
2.可以再次欣赏立交桥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立交桥的结构。
3.和其他幼儿一起观察西西的桥针对如何搭建多层或更长的立交桥展开讨论,如:第一层桥面可以怎么搭?从什么地方开始?怎么搭建第二层桥面使桥变成有层次的建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