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课程审议 让教研有深度
——江宁区学前教育(张德萍)省乡村骨干教师第六期研修活动报道
发布时间:2023/10/24 8:00:32 作者:admin 浏览量:74次
培 育 简 报
(第6期)
2023年江宁区“省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 主持人:张德萍
聚焦课程审议 让教研有深度
——江宁区学前教育(张德萍)省乡村骨干教师第六期研修活动报道
虞永平教授曾说过:“每个幼儿园都可以做课程审议,而且必须做课程审议”。课程审议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审议的过程中,教师的儿童观、教育观在不断碰撞,同时教师也在实践与反思中形成了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的教育教学方法和理念,更好地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10月23日下午百家湖幼儿园大班年级组全体教师,开展了《聚焦儿童经验,共话项目探究》有关秋季运动会为抓手的课程审议活动,我们培育站的全体教师进行了观摩活动。
一、交流互动,共审议
活动中,百家湖幼儿园大班组老师分别分享了本班的项目活动,能够通过谈话、投票等方式筛选有价值的信息,并尊重幼儿的兴趣需要,初定了本班的项目活动内容。例如有一个班是有关“蹴鞠”的项目活动,就源于隔壁班一个孩子的足球活动的奖牌,通过一系列的谈话活动,使得幼儿热情高涨,从而了解到蹴鞠是我国古代的一项运动,而且现在也被列为非物质化遗产,开展这样的项目活动,能够提升幼儿活动的兴趣以及增强民族自豪感。在研讨的氛围中,每个老师都能大胆阐述观点,悉心接受他人的意见,我们观摩的老师也受益匪浅。
二、聚焦问题,求提升
接着通过审议的方式,帮助大三班的项目活动提供帮助,首先从活动的目标讨论,我们发现目标过大,幼儿园的小朋友并不能达到,在尹院长的提醒下,我们一直认为变成“环湖走”比“环湖竞走”更加贴切一些,毕竟幼儿的孩子不是专业的运动员,这样的活动对他们的身心发展是否有帮助呢?在研讨中,降低了活动的规则性,使活动更加富有趣味性,比如打卡点、补给站的设置,还可以利用场地内的资源,设置对应的地点,让幼儿在休息的过程中也能够感受到秋天季节的变化,以及感受秋天的美景。接着又探讨了资源的利用,在开展项目活动前,我们教师也应该做好价值判断和资源的梳理,筛选出有价值的资源为班级项目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帮助。最后又进行了五大路径的梳理,有集体活动、生活活动、区域游戏、家园共育和环境创设,每一个路径都应该围绕着项目活动的目标去设置,以及幼儿在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都需要我们老师做个有心人,提前预设,并在活动过程中适时调整,同时需要营造与项目活动相关的氛围,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经验的提升。
三、专家引领,促成长
现场观摩后,尹院长又做了专业性的讲座,是围绕她所读的一本书来谈课程。通过尹院长的解读课程,让我们更加走进课程,了解课程,是我们明白在做课程时,首先应该关注课程的价值,其次梳理课程的目标,最后再对课程的资源利用。使课程活动更加接地气,更加符合幼儿年龄的特点以及兴趣需要。幼儿园是一个有别于学校的教育机构,幼儿园教师不能满足于教学设计,这是因为幼儿园没有固定的教材,也没有课程标准,只有作为儿童发展蓝图——《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要根据《指南》的精神,结合幼儿园的实际、儿童发展的现实、教师的现实和资源的现实,确定适宜的课程目标和内容。因此,幼儿园教师需要关注课程设计,哪怕一开始仅仅是一天的课程,一周的课程,一个月的课程。
本次活动开展,聚焦课程审议,聚焦园本课程,更多关注儿童的兴趣需要,关注儿童的生活与经验,关注当下主题活动或其他活动中可能蕴含的、指向儿童发展的核心价值,从而进一步推进园本课程研修,使课程活动真正有实效,真正能落地,真正有价值。做课程的过程也是在丰富自己的认识,丰富我们对儿童的认识。幼儿园课程的特质就是源于儿童,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是决定幼儿园课程的目标、形态和进程的关键。审视课程的唯一标准就是课程离儿童到底有多远?离常识和规律到底有多远?班本课程的建设是在观察和了解每一个儿童基础上的活动建构、进程共商、经验共享及心灵共润的过程,是儿童、教师、家长共同成长的过程!
本期撰稿:吴艳琼,校对:郭子叶,审核:张德萍
附件1:骨干学员心得(节选)
2023年江宁区学前教育(张德萍)“省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学员心得
学有所思 行之有向
南京市江宁区麒麟中心幼儿园 吴艳琼
带着思考、带着困惑、带着过往的经验。带着“顺应儿童发展本身需要的理念”相聚在百家湖幼儿园一起审议,一起研讨,一起前行。让我们一起成长吧!
一、课程审议现场观摩
今天,有幸参加百家湖幼儿园大班年级组的课程审议现场观摩活动,从老师们的交谈中,可以感受到是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作为教师我们平时也应该多抽空和孩子们谈话,了解他们现阶段的兴趣,再通过投票等方式进行梳理和价值判断,最终形成班级特色的项目活动。此次百家湖幼儿园的主题是秋季运动会,有的班项目活动是跟足球相关,有的班是马拉松,还有的班是环湖走等。
通过现场观摩能够感受到老师们的知识储备,和良好的研讨氛围,特别是以大三班的项目活动为研讨的内容。从活动的目标开始有深度的研讨,每一条目标的设定要根据幼儿的兴趣很能力进行设定,就像尹院长说的“竞走”是否适合孩子们的活动呢?我们作为教师应该提前预设好,活动源于生活,但是也要经过转换,去规则转换成趣味性,同时也要考虑大班幼儿的行走的距离,可以对标指南提前思考。接着又在大家群策群力下,完成了五大路径,其实五大路径跟目标也是有关联性的,想要达成什么样的目标,幼儿获得什么样的经验,都可以通过集体活动、日常活动、区域活动等提升,因此在设计活动前也要提前梳理资源,包括人力的、物理的和文化的。同时可以将班级营造与项目活动相关的氛围,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的活动的目的,从而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和满足幼儿的兴趣需要。
二、专家引领课程建设
每一次听尹院长的讲座都有不一样的收获,这次尹院长是以一本书为契机,引领我们走进课程,带领我们进行课程建设,在讲述的过程中能够对焦今天课程审议现场,让我们更加直观和接受的方式去理解理论知识,真的是受益匪浅。
在做课程时,首先应该关注课程的价值,其次梳理课程的目标,最后再对课程的资源利用。使课程活动更加接地气,更加符合幼儿年龄的特点以及兴趣需要。幼儿园是一个有别于学校的教育机构,幼儿园教师不能满足于教学设计,这是因为幼儿园没有固定的教材,也没有课程标准,只有作为儿童发展蓝图——《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要根据《指南》的精神,结合幼儿园的实际、儿童发展的现实、教师的现实和资源的现实,确定适宜的课程目标和内容。因此,幼儿园教师需要关注课程设计,哪怕一开始仅仅是一天的课程,一周的课程,一个月的课程。
我们应该坚持以《指南》为指导,深入研究儿童,努力挖掘资源,全力为儿童的学习和发展创设适宜的课程活动。在课程实践中,我们老师不再是课程的被动执行者,而是认真的观察者、耐心的倾听者、主动的思考者、积极的探索者和智慧的决策者,和幼儿在过程中获得共同发展的课程。
2023年江宁区学前教育(张德萍)“省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学员心得
聚焦课程审议 立足儿童本位
南京市江宁区江宁街道锦文路幼儿园 张雪
虞永平教授曾说过:课程审议是一项幼儿园的日常工作,是一项充分体现教师专业自主的工作,也是一项能充分反映并有力提升教育专业水准的工作,还是一项幼儿园课程建设和发展不可缺少的工作。由此,足以见得课程审议的重要性。时隔一个月,我们再次相聚在百家湖幼儿园,有幸和尹院长一同加入大班年级组《秋日的运动》课程审议现场,共同聚焦课程审议,立足儿童本位。
一、立足儿童本位 寻找课程切入点
伊始,年级组长率先带领几位班主任共同讨论项目课程起源,经过讨论能过听出各位老师立足儿童本位,抓住生活里幼儿的兴趣点,例如足球:从孩子背包里的奖牌开始,孩子探讨足球,再延伸到“蹴鞠”,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能从简单的缘起里听出教师的教育观,以及课程预设的雏形。老师们针对“关于设计主题活动时,存在或发现了哪些问题?” 进行思考、讨论。站在幼儿的立场进行思辨、设计、架构,在积极热烈的讨论氛围中进行思想的碰撞,在热烈的讨论中,老师们积极思考,主动表达,课程审议前的一切工作都围绕着幼儿的发展与兴趣,旨在为幼儿创造更丰富的环境,促进幼儿各项能力的发展。
二、分组教研 优化课程内容
在大三班老师分享完他们班的《杨家圩环湖竞走》项目活动课程预设后,尹院长带领我们一起重新解读、探讨“竞走”是否符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尹院长指出现在教师通常会有一个误区:过度重视儿童为主体,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因为十一期间的亚运会,孩子们对于奥运项目颇为感兴趣,但是不能完全以幼儿的兴趣为导向,教师要在其中做筛选与选择,2公里的环湖竞走是否科学?这个角度一出,引起我的深思,确实是时常会忽视的部分,一味地认为只要追随孩子的角度往前推进就行了,实质上是没有提前做好规划。在尹院长和张园长的带领下,我们一同重新审视了项目目标,回归到《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基于大班儿童发展目标,重新拟定了知识、技能、情感三方面的目标,基于百幼伙伴课程,深入优化课程内容。
三、结合园本资源 学以致用
学习的本质是为了应用,我们作为乡村园,有更为广阔的资源,这样完整的《杨家圩环湖竞走》项目活动内容,还是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跟各位同仁姐妹们共同盘点园本资源,深挖教育价值。
感谢提供这样的研训活动机会,提升了我们在课程实施中的推进、反思、梳理的能力,更加明确了课程是一种不断变化的过程,是一个有实际行动的过程,能充分沉淀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意义,抓住孩子兴趣和好奇心,基于孩子兴趣与经验,以孩子们的问题为导向,不断生成问题、探知问题、解决问题,扎根孩子中去,让精彩的故事自然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