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课程百味 叙·教育思想
发布时间:2023/10/26 8:06:42 作者:admin 浏览量:79次
培 育 简 报
(第8期)
2023年江宁区“省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 主持人:张德萍
探·课程百味 叙·教育思想
一日生活皆课程,一个话题,一次游戏,甚至一滴水,一片树叶,在幼儿眼里可能都是一把神奇的钥匙用来解锁未知的奇妙大千世界,而我们需要俯下身子,用心去捕捉那灿烂笑容背后的光。2023年10月25日下午,“省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在南京市百家湖幼儿园开启了第七次有关课程故事分享以及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培训活动。安徽安庆国培班的17名园长、教师以及培育站的全体成员参与了本次活动;此外,我们还有幸邀请到了南京市晓庄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杭梅院长给我们带来了意义深远的讲座。
一、“课”随童行,心之所向
本次培训聚焦课程故事分享进行,分别由清水亭幼儿园的张老师带来的故事京歌《龟兔赛跑》和秣陵中心幼儿园的渠老师带来的《趣“柿”一箩筐》。两位老师都从丰富的生活背景里提取有价值的课程资源,让儿童的学习回归生活。
在京歌《龟兔赛跑》故事中,由于孩子们对特有的京腔戏曲特别感兴趣,所以老师追随孩子的兴趣开展了关于歌表演的项目活动。张老师以“问”为引,查出幼儿兴趣点,问出幼儿的困难点,现出幼儿闪光点,支持幼儿发现并解决问题,建构自身经验。幼儿在解决表演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反思表演——分析问题——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调整方法——再呈现。充分表达了教师这一角色在歌表演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从以教师为主导到教师的退位,让孩子们做课程的主人,不断自我反思,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
渠老师带来的《趣“柿”一箩筐》课程故事,其思路相当清晰,从课程目标、预设性思维导图、课程资源图、课程活动以及课程反思五个方面分享,为我们生动的呈现了一场趣味十足的学习之旅。课程的缘起是孩子们对幼儿园小菜地的柿子树上结的柿子特别感兴趣,于是一场趣“柿”一箩筐的探索之旅就此开始了。整个故事从走进“柿”界的初步采摘、采摘神器的探索到美味“柿”界的柿子催熟、自制脆柿、晒柿饼。每一个环节都是儿童自主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了解了柿子结构、种类、生长过程以及营养价值;进行了生柿催熟实验,并制作了柿饼、脆柿等美食。
二、二、专家引领,光大行知思想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都是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育思想。杭院长从陶行知平凡而神圣的一生以及陶行知先生的思想近距离地帮助老师们感悟“知行合一”的内涵,感受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高尚品质,杭院长指出为人师者,我们应当将陶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贯彻始终。讲座分享的最后,老师们还围绕着陶行知教育思想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与分享交流。通过此讲座,教师们感悟到陶行知先生胸怀祖国、无私奉献的大爱情怀,也深刻感受到了身为一名幼儿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应当继承并发扬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不断提升师德水平和专业素养,不断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回归教育的本质,不忘初心。
本期撰稿:陈演凡,校对:宋江羽,审核:张德萍
附件1:骨干学员心得(节选)
2023年江宁区学前教育“省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学员心得
学行知思想 领幼儿成长
南京市江宁区胜太东路幼儿园 郭子叶
一、看见儿童 遇见故事
和孩子日复一日生活在一起的时光, 总是由一些细碎温暖的小故事交织而成。这些故事,时而温馨、时而俏皮、时而充满了力量和智慧。这些故事里潜藏着孩子们成长的足迹,深深浅浅,都构成了我们满满的职业幸福感……
今天听了两位老师带来的一个个生动的课程故事让我感受到了教育的温度与深度。只有让幼儿通过亲身体验、操作实践的课程才是幼儿感兴趣的、有价值的课程。作为教师要走近幼儿、尊重幼儿、深入观察幼儿,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才能呈现出真实生动的精彩课程故事。
教而不研则退,研而不教则废,通过此次课程故事的分享与交流,我对开展课程故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明确了如何立足捕捉有意义、有价值的瞬间,有效提炼故事内容,从而感悟到课程故事背后折射出的教育理念与专业知识。丰富的理论知识储备是教师观察、解读和识别幼儿游戏的重要基础。教师要以儿童的立场去观察,要追随孩子的兴趣,给予孩子支持和引导,更要进行有效的价值判断,提出驱动问题,推动课程开展,同时也要注重反思,在反思中不断追随幼儿的发展,才能真正的将课程落到实处。
二、文化先行 知行合一
今天杭梅院长带领我们走近陶行知先生,感悟陶行知先生百年前的教育思想在近现代的运用。教师一直是一个受人尊敬的职业。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 如果你想让学生成为好学生,你必须愿意学习。”告诉我们要积极学习真教育,才能引领幼儿。在教育理论改革的大潮下,为了更好的提高自己,并在工作中得到成长,我将积极学习,成为幼儿的引领者。
在陶行知的先进的教育理论的指引下,以爱满天下的教育情怀,积极开展教育实践,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精神,是广大教师修身立德、以德施教的不竭动力,本次学习给我带来了很多的启发与思考。
在新时代下,我将继续秉持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与热情,真诚奉献,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担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历史使命!勇攀高峰、勇立潮头,做到知行合一,笃行致远。
享课程“趣”事 品爱的教育
南京市江宁区麒麟紫荆城幼儿园 陈頔
今天清水亭幼儿园张琦老师秣陵中心幼儿园渠淑珍老师分别带来了精彩的课程故事分享《合唱表演之京歌龟兔赛跑》和《趣“柿”一箩筐》,还有杭梅老师带来的《新时代骨干教师的成长与追求》的讲座,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使我获益颇多。
一、分享课程故事,品幼儿深度学习
两位老师分享的课程故事都是以儿童的兴趣为发展点,都体现了对孩子的追随,对问题的追随。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教师也带领着孩子们去积极解决问题,在问题中发展孩子的深度学习,重视了孩子的学习品质,在课程故事《趣“柿”一箩筐》中,孩子们面对最后一个柿子被吃掉了的反应各不相同,教师及时抓住教育的契机,分享《好大的苹果》绘本故事,引导孩子们对柿子树怀着感恩的心,学会分享,使幼儿的情感得到了一定的升华。在今后的教育教学生活中,我也将进行深度思考,给予幼儿学习发展需要的支架,引领幼儿积极主动学习成长。
二、学陶行知思想,行教师爱的教育
杭梅校长带来的《新时代骨干教师的成长与追求》讲座,介绍陶行知先生的生平事迹,“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陶行知先生最为世人所熟知的这两句话,也是他用自己一生去践行的方向。陶行知先生呕心沥血为了中国的教育事业发展奉献了自己,他高贵的人格和高尚的师德,熠熠生辉,令人动容。
陶行知关于“四颗糖”教育学生的故事,也是我们教师学习的榜样。在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面对突发事情不能“一棒子打死”,既让幼儿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又能养成知错就改的好习惯。身为教师不仅要注重孩子的学习方式,更要尊重孩子的学习品质,支持孩子的深度学习,将教师自己扎实的知识联系起来,贯彻在实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去。通过这次学习,我明白了,要弘扬行知乡村教育思想,并为努力成为一名优秀乡村教师而拼搏、奋斗!坚守初心,落实一名乡村教师的责任和使命,积极践行行知思想,一直走在爱的教育路上。
学行知思想 享课程“趣”事
南京市江宁区淳化横岭幼儿园 黄沁
课程故事,是记录我们教师的教学生活方式与历程。撰写课程故事对我们专业成长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如何去讲好一个课程故事,做好新时代教师,在两节课程故事和一个专题讲座中,我有了更深的感悟。
一、走进课程故事,探究深度学习
清水亭幼儿园张琦老师带来的课程故事《合唱表演之京歌“龟兔赛跑”》。故事紧密围绕幼儿在进行《合唱表演之京歌“龟兔赛跑”》这项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教师不断反思,引导幼儿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秣陵中心幼儿园渠淑珍老师带来的讲座《趣“事”一箩筐》渠老师带来的课程故事,源于幼儿园的一颗柿子树。围绕孩子们感兴趣的柿子,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能清晰的感受到老师专业的师幼互动与支持策略,支持幼儿一次又一次探索摘柿子、制作柿子的工具,支持了幼儿深度的学习。
课课程故事,它蕴含着教师对实践的反思、领悟以及重述故事时的再反思。这种双重反思使得我们在撰写故事的过程中重新认识教育,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积累教育经验更好支持幼儿。
二、专家引领成长,赋能专业力量
晓庄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的杭梅院长带来讲座《新时代骨干教师的成长与追求》。讲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平事迹以及他的教育理念。陶行知先生的一生献给了中国的教育改革,“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先生一生的写照。陶先生为了“要使全中国人民都受到教育〞,他毅然脱下西装革履,抛弃极其优越的大学教授的职业,穿上布衣草鞋,奔赴乡村,深入基层为中国最底层的劳动人民从事着他最神圣的教育事业。正是因为他的教育理念,教育改革,解决了平民教育的困难。
今天的我们要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精神,当他发现学生犯错误时用的“四颗糖”的教育方式,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平时的教育方式是否都适合每个孩子。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他们在发展中存在着差异,拥有不同的性格和优势,也拥有无限的可能。“待学生如亲子弟”,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用更多的耐心和爱心去浇灌和引导,尊重个体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