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幼儿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项目式学习
——江宁区学前教育(张德萍)省乡村骨干教师第十四次研修活动报道
发布时间:2024/3/27 8:09:18 作者:admin 浏览量:133次
培 育 简 报
(第14期)
2023年江宁区“省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 主持人:张德萍
指向幼儿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项目式学习
——江宁区学前教育(张德萍)省乡村骨干教师第十四次研修活动报道
“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阳春三月,春风飒飒,生机勃发。为提升工作室成员专业素养和课堂教学水平,2024年3月26日,2023年江宁区学前教育张德萍“省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第十四次研修活动在江宁区百家湖幼儿园举行,江宁区进修学院副校长丁琪与教师代表共同走进百幼开启研修之旅。本次活动聚焦项目式学习,以“指向幼儿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项目式学习”为主题,引领骨干教师以幼儿切身发展为本,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为幼儿未来发展奠基。
示范引领 深耕课堂
首先由百家湖幼儿园曹林洁老师带来音乐活动——《说唱脸谱》。曹老师从京剧人物形象出发,通过图谱、视频等视觉支架,帮助幼儿在模仿学习的过程中感受京剧韵味。运用了形象的图谱帮助幼儿理解并尝试拖腔,以表演形式调动幼儿经验,尝试完整演唱、表现歌曲,幼儿在体验中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萌发民族自豪感。
第二节语言活动《不可思议的旅程》由王燕老师执教,王老师从绘本封面入手,用丰富的肢体语言和精准提问增加故事趣味性。王老师以美轮美奂的画面、精彩刺激的情节和意味深长哲理深深俘虏了孩子们的心。
伙伴主题 研具匠心
百家湖幼儿园葛庆老师和张德萍园长分别带来了精彩讲座,在葛老师的专题汇报《“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艺术展项目活动》中,通过艺术画展缘起,指向儿童的一百种语言,基于儿童视角,为大家带来百家湖幼儿园艺术画展的故事,从展览主题的确立、内容与形式的梳理、确立项目活动等三条线索详细介绍了基于幼儿经验下教师支持中生成的项目活动,她强调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是环境的创造者,是探索活动的发起者,也是课程的推动者。幼儿在画展布置中展示了对世界的独特理解,通过幼儿的作品呈现出幼儿的100种语言。
下午,百家湖幼儿园张德萍园长分享了《伙伴课程走向师幼共同生活的美好愿景》,张园长从伙伴课程的理念与概念、伙伴课程目标设置、伙伴课程的内容选择、伙伴课程的组织实施、评价机制等方面深入浅出地展现了百家湖幼儿园师幼共同生活与思考为目标追求和价值引领,重视多维度伙伴关系的建立、多时空课程资源的开发、多路径学习方式的支持、多主题发展评价的拓展。以共同生活为基础,注重师幼关系的建立,使伙伴课程真正服务于儿童的生活。
行有方向 研思共进
江苏省名园长工作室的的肖菊红园长为大家带来讲座《以小见大,以微见著——幼儿园微项目活动的实践与思考》,她以幼儿诙谐幽默的儿童画展开,从幼儿临摹老先生照片的画像,提出了陶行知先生的经典名句:“人人都说小孩小,小孩人小心不小,你若以为小孩子小,你比小孩还要小。”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相信儿童、尊重儿童、理解儿童、向儿童学习。强调追随儿童的兴趣需要,关注儿童的经验生长,凸显“以儿童为本的理念”开展项目活动,学会做反思型教师,做追随儿童的课程规划师。
凝聚力量 共谱美好
最后,江宁区进修学院丁琪副校长就本次活动做出总结。她表示,我们应展望幼教未来的发展,做一名幸福的幼儿园教师。无论是幼儿抑或是教师,我们都是同行、同研、共学的伙伴。她强调,伙伴课程中“幼儿”、“成人”、“社会”都是同行的伙伴,包括价值观的遴选,以“儿童本位”的解读、“儿童本位”的实践、“儿童本位”判断下的评价,唯有教师不断创造平台,才能促进“人”的发展。围绕儿童伙伴为基点,以生活、教学、游戏相融,融入孔子的“大同”的理念,美美与共陪伴着儿童、老师,促进每一个人的自我成长。
拂堤杨柳醉春烟的美好时节,万物复苏带来了生命的绽放,也让全体教师共赴春日之约,感受与大自然的深度互动,引领教师对指向幼儿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项目式学习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理解与感悟。让我们用智慧启迪孩子的智慧,用热情助力教师的成长,做教书育人的大先生,在教育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让孩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未来,创未来。
本期撰稿:戴敏,校对:宋江羽,审核:张德萍
2023年江宁区学前教育“省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学员心得
关注项目活动 持续“项”前生发
南京市百家湖幼儿园 葛庆
三月好春光,研修诗意浓。2024年3月26日,工作室全体成员于南京市百家湖幼儿园开展江宁区学前教育(张德萍)“省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第十四次研修活动暨肖菊红名园长工作室研训活动。
走进园所环境,感受伙伴环境氛围
上午8:30,工作室成员及肖菊红名园长工作室团队走进百家湖幼儿园,观摩幼儿园整体环境。其中幼儿园大厅以蓝色湖泊为背景,体现水至柔、蜿蜒,包容万物,上善若水的特点。百家湖幼儿园以“海纳百川·和而不同”为教育理念,共建“百家人和”课程样态,在清新、淡雅、充满师幼互动的开放式环境中,参会教师感受到环境的隐形作用,百家湖幼儿园的儿童和教师生活在自由、开放的场域下,互相帮助、互相促进、互相启发,实现着师幼互学共生、共享幸福的理想样态。
观摩教学活动,提升集体教学品质
接下来由两位老师带来大班集体活动。南京市百家湖幼儿园曹林洁老师带来大班音乐活动《说唱脸谱》,本节活动源于大一班开展的项目活动《我是小戏迷》,大一班幼儿在探索戏曲由来、种类、表现形式的时在表演区听到这首传统的京剧曲目,曹老师追踪幼儿兴趣,结合幼儿已有经验,主动生发本节活动,主动欣赏和回应幼儿的哼哼唱唱、模仿表演等自发的艺术活动,赞赏独特的表现方式。在活动中,教师通过体味京韵、模仿表演、同伴共享京剧经验、互动探究四大环节,与幼儿建立积极的互动,让幼儿真正喜欢京剧这一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
南京市百家湖幼儿园王燕老师带来大班语言活动《不可思议的旅程》,在大班《春到百家湖》项目活动探究过程中,幼儿对“春游”这一旅程感兴趣,在探秘百家湖行走地图之际也想开展属于自己的旅程,王老师积极回应幼儿的需求,并及时分享这一绘本,在与幼儿共读、共享的过程中感受主人公拥有神奇画笔,绘制专属旅程的奇妙与惊喜,在故事的最后,通过与伙伴一起旅程升华伙伴课程理念,引导幼儿学会与他人交往,与伙伴牵手,共赴奇妙之旅。
聆听讲座分享,理解伙伴课程内涵
南京市百家湖幼儿园葛庆老师带来讲座《“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艺术展项目活动》。2023年5月,距离我园直线距离960米的江宁美术馆开幕,由此开启了幼儿日常谈话的热潮。艺术展项目活动是伙伴课程实施的重要路径,葛老师从项目活动的起源、儿童的前期经验准备、对于伙伴内涵价值剖析、以及具体的实施入手,从“展览”主题的确定、展览”内容与形式的梳理、确立项目活动三条线索、布置展览需要哪些准备等,详细介绍了幼儿经验下,教师支持中生成的项目活动。
南京市百家湖幼儿园张德萍园长带来讲座《伙伴课程:走向师幼共同生活的美好愿景》。南京市百家湖幼儿园地处美丽的秦淮湖畔,历经十年的研究,在江苏省课程改革的大浪潮中,不断推翻、打破,传承、继往,修正、完善,努力建构属于百家湖幼儿园师幼共同生活的伙伴课程体系。张园长从伙伴课程的理念、目标、框架、内容、实施路径、独特的运行方式以及课程评价入手,珍视生活教育的价值与师幼、幼幼伙伴关系,师幼共同在园生活中照料、陪伴、引导、支持幼儿成长,进而引发教师从观念到行为的全面转型,推动幼儿学习方式的变革及幼儿园保育教育模式的变革,实现着教与学关系的翻转,其助推了课程变革和师资转型,推动了办园质量提升。
专家经验引领,深化项目活动学习
苏州市吴江区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总园长、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肖菊红结合参与教师对于项目活动的疑问与思考带来互动式讲座《以小见大,以微见著——幼儿园微项目活动的实践与思考》。肖园长以两个微项目“拯救皮球”、“蜗牛之家诞生记”为例,介绍什么是微项目活动以及其独特之处,引导教师关注幼儿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生活活动记录幼儿生发的随机话题,以幼儿的不断探究为主线开展逐层深入、螺旋式上升的项目活动,在项目活动的实施中要坚持让问题成为幼儿学习的“引子”、让探究成为幼儿成长的“梯子”、让陪导成为幼儿发展的“架子”、让资源成为幼儿活动的“底子”,当幼儿们的梦想成真,对于教师而言,也收获了属于自己的幸福,此刻的教师与幼儿是共同的建构者。
南京市江宁教师进修学校丁琪副校长对本次的活动现场进行了点评与指导,对本次活动的组织与呈现给予了高度肯定,在这拂堤杨柳醉春烟的美好时节,我们以伙伴共同体的形式共同研究,共同成长,真正的做到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借助伙伴力量,探寻教育的美好。
2023年江宁区学前教育“省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学员心得
关注“微”项目活动 体现儿童本位
南京市百家湖幼儿园 陈演凡
每一次交流都是寻找真知的修行。每一次研修都为凝聚教育的力量。梦在远方,路在脚下。春日絮语,烟火诗意。2024年3月26日上午8:30,全体成员于南京市百家湖幼儿园开展江宁区学前教育(张德萍)“省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第十四次研修活动暨肖菊红名园长工作室研训活动。
本次活动以《指向幼儿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项目式学习》,在明媚的春日,与各位名园长们、老师们来了一场有“温度”的对话。赴一场有“智慧”的研途。
一、参观园所环境,体会“百家人和,伙伴共生”。
上午8:30,全体老师及肖菊红名园长工作室团队走进百家湖幼儿园,观摩幼儿园室内外环境。其中幼儿园大厅以蓝色湖泊为背景,体现上善若水的特点。百家湖幼儿园以“海纳百川·和而不同”为教育理念,共建“百家人和”课程样态,来参观的老师们看到了良好的师幼互动以及开放式的环境,也感受到了创造属于儿童的、“有准备的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二、观摩集体教学活动,经验共享
接下来是两节集体教学活动,分别是由百家湖幼儿园曹林洁老师带来的大班音乐活动《戏说脸谱》以及王燕老师带来的大班语言活动《不可思议的旅行》。其中《戏说脸谱》活动是源于大一班开展的项目活动《我是小戏迷》,曹老师以幼儿兴趣出发,结合已有经验,生发了本节活动。幼儿从视频导入环节就已经沉浸在京剧当中,在活动中,教师通过体味京韵、模仿表演、同伴共享京剧经验、互动探究四大环节,层层递进,推进了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老师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和完成度,与幼儿拥有较好的师幼互动,帮助幼儿真正地体味京剧的韵味儿。
三、专业引领,助推成长
南京市百家湖幼儿园葛庆老师带来讲座《“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艺术展项目活动》。艺术展项目活动是伙伴课程实施的重要路径,葛老师从项目活动的起源、儿童的前期经验准备、对于伙伴内涵价值剖析、以及具体的实施入手,从“展览”主题的确定、展览”内容与形式的梳理、确立项目活动三条线索、布置展览需要哪些准备等,详细介绍了幼儿经验下,教师支持中生成的项目活动。
下午,南京市百家湖幼儿园张德萍园长带来讲座《伙伴课程:走向师幼共同生活的美好愿景》。张园长从伙伴课程的理念、目标、框架、内容、实施路径、独特的运行方式以及课程评价入手,珍视生活教育的价值与师幼、幼幼伙伴关系,师幼共同在园生活中照料、陪伴、引导、支持幼儿成长,进而引发教师从观念到行为的全面转型,推动幼儿学习方式的变革及幼儿园保育教育模式的变革,实现着教与学关系的翻转,其助推了课程变革和师资转型,推动了办园质量提升。
苏州市吴江区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总园长、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肖菊红结合参与教师对于项目活动的疑问与思考带来互动式讲座《以小见大,以微见著——幼儿园微项目活动的实践与思考》。肖园长以《拯救皮球》和《蜗牛之家诞生记》两个实例让我们知道老师们要通过一件寻常的生活小事,挖掘出其中暗藏的教育契机,让孩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重构自己的认识和经验。通过肖园长给我们生动地讲解的两个实例,我才意识到微项目就是来源于生活中很小的一件事情,只要有探索的价值,老师就可以追随孩子的兴趣慢慢开展,从孩子的话语、问题、讨论形成一个小的问题链。
2023年江宁区学前教育“省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学员心得
以小见大 见微知著
南京市江宁区江宁街道锦文路幼儿园 张雪
曾几何时,总觉得项目化课程是一项巨大且繁重的内容,今天听到肖特的分享后,突然茅塞顿开,原来可以以小见大,见微知著。
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拯救皮球”这个活动,因为在一日生活中这样的事情出现的频率太高了。每天都能听见孩子说:“老师!沙包掉啦!”“老师!皮球滚走了!”今天才知道,原来幼儿园里这样的高频率事件也可以成为一个小小地微项目课程。
让我感受颇深的是这个活动里的几个方面:探索解决办法——实地解决问题——工具制作——安全教育——换位思考——标志制作,在幼儿的自主操作中,教师适时参与,为幼儿的安全保驾护航的同时,也要帮助幼儿全面思考问题。
孩子们都是充满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的,他们迫切的想知道为什么会下雨,雨是从哪里来的诸如此类的问题。如果此时我们说教,大部分孩子们肯定听不明白;如果此时我们不耐烦的打断孩子的疑问,那么下次孩子可能就不会再提问了;如果此时我们敷衍孩子说你们长大后就会知道,那么孩子可能就会缺乏主动探究的欲望。
面对孩子的问题,我们可以用孩子喜欢的方式和孩子一起进行探究活动。像面对小班孩子的问题,通常我都会用故事、视频等比较直观易懂的方式予以解答,让他们形成一个概念。面对小班孩子,我们更需要多一点耐心和教学的智慧,对能力不同、性格不同的孩子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
我们生活在一个瞬息万变的社会中,新的知识,新的方法不断的在涌现出来。那么就需要我们老师转变自己的角色不停的去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素养。让自己更懂孩子,让自己更新教学理念。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那么在实施之前我们就倾听孩子们的想法,了解孩子们的已有认识。这样做不仅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理解了孩子的想法。
信任每个孩子,教师不必事必躬亲。教师不需要告诉孩子们这是磁铁,可以吸住铁的物品。而是要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去总结。
都说老师是辛勤的园丁,照顾着祖国最美丽的花朵。可是在这里我想说,我们只是静待花开的人,用我们的爱心、耐心、细心静静的等待每朵小花开出属于自己的绚丽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