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课程 支持发展
——江宁区学前教育(张德萍)省乡村骨干教师第十七次研修活动报道
发布时间:2024/6/13 8:47:22 作者:admin 浏览量:115次
培 育 简 报
(第17期)
2023年江宁区“省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 主持人:张德萍
聚焦课程 支持发展
——江宁区学前教育(张德萍)省乡村骨干教师第十七次研修活动报道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如明灯照亮乡村教育的前行之路。为积极推动乡村教育改革与发展,2024 年 6 月 12 日(周三)在江宁教师进修学校丁琪副校长、南京市江宁区百家湖幼儿园张德萍园长领带下,我们一同前往了行知园,开启了一段学习之旅。
一、专题讲座——深度领悟行知精神
南京晓庄学院陶行知研究院党支部书记、陶行知纪念馆馆长何文秋先生何馆长精彩呈现的《處鲜红色恤麻 传飛行知精神——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党课》讲座,以晓庄红色革命历程及陶行知先生教育救国历史为线,深情并茂地阐述了“晓庄精神”和“行知精神”,使老师们接受了一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深刻精神洗礼。老师们聚精会神地聆听,认真记录着每一个要点,对陶行知先生为平民教育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感敬佩,也对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教育领域的践行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二、实地参观——沉浸式感受行知魅力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近现代知名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他对于中国教育的巨大贡献是不可磨灭的。在讲解员耐心细致的引导下,老师们逐一参观了行知园的各个场馆。每到一处,那些记录陶行知先生教育事迹的展板、珍贵的历史照片以及充满故事的实物,都让老师们仿佛置身于陶行知先生所处的时代,亲身感受到他为教育事业四处奔波的艰辛与执着。在陶行知先生曾经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老师们驻足良久,用心去体会先生的教育情怀和对教育的热爱,对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理念有了更直观、深刻的认识。
一张张史料照片,一件件珍贵文物,将陶行知先生的一生展示在我们面前;一句句发人深省的教育名言,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教育故事,将陶行知先生“知行合一”“爱满天下”的教育理念烙进了每一位老师的心中。
三、思考与感悟——汲取智慧,展望未来
这次的学习活动内容丰富、干货满满,每一位参与者都受益匪浅。作为一名教育行政,需要不断完善自我,以创新的理念、高效的工作方法和积极的工作态度提升自己的执行力;作为一名老师,需要向陶行知先生学习,秉承行知教育理念,弘扬行知教育精神,用心、用情、用爱做教育,努力成为一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未来,我们将持续深入地学习和践行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探索创新,努力打造一个充满爱与智慧的教育环境,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陶行知教育精神的照耀下茁壮成长,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让我们秉持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精神,在幼儿教育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为孩子们的美好未来全力以赴!
本期撰稿:赵珺婧,校对:郭子叶,审核:张德萍
附学员心得(节选)
2023年江宁区学前教育“省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学员心得
赓续红色血脉 传承行知精神
南京市江宁区淳化印湖路幼儿园 戴 敏
沧桑砥砺九十载,薪火延绵源流长。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弘扬性质精神,争做“四有好教师”,今日,江宁区教师发展中心携同2023年江宁区学前教育“省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的学员们共同相约南京晓庄学院陶行知纪念馆参加师德学习。
首先,接待我们的是作为陶行知纪念馆的第五代馆长何文秋,何馆长带我们穿越时光的长河,触摸历史的痕迹,从城东到城南、从城西到城北,何馆长用他的文字向我们表达了上个世纪的革命历史及所有英雄同胞先烈的历史事迹,他告诉我们忘记历史不仅仅是背叛,铭记历史才能开创未来。对比今天的巴以冲突,再一次唤醒了我们对历史的认知,我们深刻明白:弱小必受欺凌,唯有“根”长在人民的心中、唯有信念不可催,只有根深蒂固,才能枝繁叶茂!而就是在这样一个惨遭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背景下,有一位先生觉悟,唯有教育才能决定着明天,于是他毅然舍弃了每月400块大洋高薪的教授职务,选择介入平民教育事业中去,他便是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陶行知先生!
带着这样一份历史背景,再走进师德教育馆,站在先生的雕塑前,只觉是接受了行知精神的一次深深洗礼。先生始终践行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精神。让我重温了先生提出的三大主张思想,了解先生的背景,我才知先生初到晓庄,连住的地方都没有,每天住在牛棚里,和老牛生活在一块。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却依然投入到教育事业中,与养蚕、种地的农民在一起,将当时的尧化门、燕子矶等地的多所寺庙建设成学校,立志四个一百万,其中就有培养100万个乡村教师,并对整个地区进行改革。从馆内的陈列来看,南京试验乡村师范首先培养的额目标便是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以及改造社会的精神,传承着先生的德、智、体、美、劳的综合素质的教育精神,在陈列的脸模、手摸以及投入到农民的劳作活动中,我们都不难看出,先生高超的教育思想。
郭沫若先生曾这样评价他:“二千年前孔仲尼,二千年后陶行知。”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注重平民教育,致力于提高广大民众的思想素质,造福社会和国家。“行是知开始”,通过本次学习我更加坚定地践行身为中国人,便为中国做事,身为乡村教师,便也要像先生一样践行他的思想,点燃扎根在心中的“火苗”,扎根乡村幼教,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的“四有好教师”,让每一个孩子走好每一段幸福的人生之路。让我们铭记,弘扬教育家精神——做那个高举火把的人,不要做蜡烛燃烧自己,因为只有高举火把才能把自己照亮,只有高举火把,才能把身边的人照亮。
2023年江宁区学前教育“省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学员心得
做四有教师,学师德文化
————参观陶行知纪念馆心得体会
南京市江宁区滨河幼儿园 周梦雨
2024年6月12日,有幸参加了江宁区学前教育(张德萍)“省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组织的赓续红色血脉,传承行知精神主题活动,本次活动学员们一同来到陶行知纪念馆。
刚进入馆内,就看到陶行知先生的雕像手中一只手拿书,代表着教书育人,另一只手指着数字一代表着知行合一,馆内门的上方写着万世师表,体现着先生教育的坚持与师德。
在馆内,我们看到了陶行知先生的为教育付出的一切,其中,劳动价值观教育是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中最为重视的内容,主要是指通过劳动生活使受教育者在动手实践、接受锻炼中感受劳动的光荣、劳动的伟大,形成良好的劳动意识以及劳动观念。劳动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劳动价值观,讲解员说:陶行知先生以生活劳动为基础,受什么教育,便需过什么生活,关键要素是要真实的去感受去实践。
在二楼的馆内看到陶行知先生创办的“育才学校”等照片,是在南京创办的著名实验学校,这是一所实行民主教育和生活教育的新式学校,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办中国人民所需要的教育。他的所思所想对教育现象的深刻剖析、教育理论的透彻研究,以及今日素质教育的改革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更是为吾辈青年教师树立起了光辉的榜样。
在馆内处处能看到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的思想,陶行知所谓的“生活”范畴,不是狭隘的个人生活,是涵盖了从个人到社会到自然界整个有机体的全部,是包含人类所能实践的全部场所。此展厅着重突出陶先生坎坷艰辛的求学经历,展示陶行知所接受的中西合璧的教育对他一生产生的影响,以及陶行知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努力学习的精神。布展上,陈列着关于陶行知先生的资料、素描、书法作品,让我记忆犹新,先生的字迹虽时隔很远,但仍能感受到先生为教育付出的力量。
此外,馆中还展出了他的哲学思想、名言等,“爱满天下,甘当人梯”、做好教师,要有仁爱之心,与孩子创造的《小孩不小歌》: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这首诗歌充分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相信儿童、尊重儿童、理解儿童的教育思想,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遵循的原则。
今日参观,让我感受到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要有良好的师德师风,做四有好教师,时刻勉励自己,继续学习陶行知“活的教育”思想内涵,在生活中、教育教学中继续践行活教育。
2023年江宁区学前教育“省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学员心得
行知之范 万世师表
南京市百家湖幼儿园 陈演凡
在2024年6月12日上午,为学习行知思想,弘扬行知精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师们一起走行知园,亲身体会“学践相长,知行合一”的行知精神。我们一起参观了陶行知纪念馆,缅怀陶行知先生,深入学习陶老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博爱精神和教育奉献精神。了解了陶行知先生为中国教育事业奋斗一生的光辉事迹。作为一名教育家,他的一生,是为人民教育事业奉献的一生、是为中国民族解放和民主斗争事业艰苦奋斗的一生。
一、培根铸魂 启智润心
踏入师德教育馆,映入眼帘的是陶行知先生雕像,左手执书,体现了陶行知的教育家身份,右手比“一”传递了陶行知“知行合一”、“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
墙上两侧是两句由鎏金大字制作而成的陶行知著名教育观:“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是陶行知理想信念的具体体现。青年教师们瞻仰了陶行知先生的塑像,认真观看了陈列照片、图文资料等,深刻领会了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的思想内涵,深入学习了陶行知先生投身乡村教育的伟大精神和理念。
在南京晓庄学院陶行知研究院、党支部书记、陶行知纪念馆馆长何文秋先生以“赓续红色血脉,传承行知精神”为题的慷慨演讲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他作为晓庄人身上肩负的传承行知精神的重大使命,先生自己更是将陶行知先生的事迹与创办晓庄的艰难历史栩栩如生地展现给大家,令人印象深刻。
二、参观师德教育馆 体悟行知思想
怀着崇敬之心,推开时光之门。教师们认真聆听讲解员的生动讲解,仔细观看大量珍贵的文物资料、陶行知的遗著、遗物、手稿及实物。深刻体会陶先生“爱满天下,乐育英才”、“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教育理念,感受一代教育家的伟大风范,同时思考自己未来的教育教学之路。
整个参观过程,我们的内心都受到了深深的触动,陶行知先生人生轨迹与教育生涯中所展现出的以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为核心的崇高师德是所有教师学习的典范。我们纷纷表示要坚持不懈学习陶行知精神,在工作中以陶为师,求真创新,无私奉献,始终贯彻“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弘扬高尚师德师风,不忘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
在参观纪念馆时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陶先生的“爱满天下”。陶先生一直都把“仁、爱”当教育的中心思想,我想到陶先生另外一句如今也广为流传的话“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与交流,如果教师对学生没有一分诚挚的爱,没有一份仁爱与宽容,教师如何与学生心灵沟通,只怕学生会在心上筑起一道坚固的墙。教师大计,师德为本。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坚守“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教育工作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精神,在工作中积极践行“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力争成为新时代的“四有好老师”。
这次的学习让我们对陶行知先生有了更多的认识,也让我们明确了要让自己在未来的工作中,将对孩子、对教育的爱放在首位,静待花开。